科学研究表明,气候突然变冷或在倒春寒期间,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心绞痛以及心肌梗塞发病率会明显增高。
春季是从冬到夏的过渡季节,控制我国大陆的高压,此时逐渐被低压所替代,在这种天气形势下,高压区的夏季风,慢慢由海洋向陆地推进,冬季风也不甘示弱,冷暖二气团互相控制,气旋活动频繁,天气多变。
有时前一天还是旭日东升,春风送暖,阳光暴晒,气温骤升,往往第二天就可能冷空气突然南下,使人又像回到了冬天似的,感到寒冷,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对春季这样的气候,人们称为“倒春寒”。
科学研究表明,气候突然变冷或在倒春寒期间,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心绞痛以及心肌梗塞发病率会明显增高。另外,消化性溃疡、慢性腰腿痛等慢性病,也会因气候的变化而导致旧病复发和病情加重。故“倒春寒”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老年人要注意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倒春寒”引发的病症:
一是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口与鼻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特别敏感。室温控制在16℃~20℃比较合适,必要时家中可采用电暖气等设备取暖。睡眠时被子应盖得稍厚一点,以不出汗为宜。
二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春季正是万物萌芽,草长花开的好时光,也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要早睡早起、广步于庭,或郊游览胜、登高踏青、练拳做操,或散步慢跑、踢毽子、放风筝等,这些活动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又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三是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还可养花、种草、养鱼。门窗要常开,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新鲜,这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四是饮食方面应注意多饮茶,多喝姜汤、食用菌汤,多吃菇类、黑木耳等。因为茶叶中的茶色素可有效对抗纤维蛋白原的凝集,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集聚;黑木耳中的某些成分能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凝固。这些都有利于机体对抗“倒春寒”的袭击。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扭转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运用中医治疗消化道肿瘤以及治疗顽固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
擅长领域:擅长于肛肠科常见病的辨证施治,并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肛肠科常见、疑难疾病,如:各种类型的环状混合痔;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低位肛周脓肿及复杂性多间隙脓肿;肛裂;直肠息肉;直肠、肛管狭窄;肛窦炎;藏毛窦;化脓性汗腺炎;坏死性筋膜炎;炎症性肠病;出口梗阻综合症等,手术效果显著,后遗症及并发症少,以出色精湛的手术赢得了病人的信任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