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乳汁喂给宝宝,这是每个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的心愿。于是,当自己生病时,用药会不会影响宝宝?如果用药,该注意什么?便成了妈妈们最为关注的话题。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来源。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最好能坚持一年。但是在喂养期间,可能会有很多情况干扰母乳喂养的实施,其中妈妈生病可能是较为常见的。原则上,生病的妈妈应该接受一定的药物治疗。可是这些药物是否可以影响到宝宝,往往是妈妈最为关注的问题。
究竟妈妈用药该有哪些禁忌,还得针对各种具体药物进行分类分析。
1.抗感染药
这类药物在母乳喂养期间使用的频度较高。其中很多药物也可直接用于婴儿的感染。由于母乳内的药物浓度远远低于婴儿直接服用药物产生的药物血液浓度,所以,母亲在哺乳期间使用多数抗感染药物对婴儿都不会造成损害。
但是,在母乳喂养期间,妈妈不能服用磺胺类、四环素、甲硝唑和奎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药物;如果不得不服用,则必须停止母乳喂养。
2.退热药物
常用的退热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
前两者母乳中的含量极低,对婴儿影响极小;而后者的代谢产物——水杨酸虽然在母乳中的含量也不高,但婴儿代谢水杨酸的能力极差,因此我们一般不推荐使用。
3.治疗胃肠疾患药物
母亲哺乳期间使用一些H2受体阻滞剂,比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西米替丁等,是相当安全的。因为这些药物都可以直接用于婴儿,治疗他们出现的胃食道返流问题。另外,奥美拉唑对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来说也十分安全。
患有炎性肠病(比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妈妈,必须同时或连续接受多种药物的治疗,包括激素的口服或灌肠治疗,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等抗炎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很快会从母亲体内清除,母乳中的含量中极低,因此妈妈服用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是,抗代谢药物,比如甲氨喋呤,在乳汁中含量较高,具有潜在细胞毒性作用。如果妈妈必须服用这类药物,只能终止母乳喂养。
4.治疗糖尿病药物
胰岛素。胰岛素不会通过母亲血液分泌到乳汁内,因此妈妈可以放心使用。
口腹降糖药。虽然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但有经验表明口服降糖药可能导致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低血糖,所以应该限制使用。如果母亲必须使用,要密切观察婴儿,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5.降压药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包括双氯噻嗪和氯噻嗪在内的利尿剂已应用了几十年,至今还未见到对母乳喂养婴儿产生损害的报告。血管收缩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母乳中的含量很低,目前没有婴儿相关损害的报道。
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组较新的抗高血压药物。虽然目前对其在母乳中的分泌情况了解还不算太多,但现有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期间母亲使用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药,对婴儿是十分安全的。
阿替络尔等β受体阻滞剂在母乳中的浓度可达母亲血浆浓度的2~3倍,对婴儿可造成青紫、心动缓慢等现象,所以应限制使用。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擅长领域: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胃镜、肠镜诊断技术,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脾胃不和、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消化不良、肠胃炎、贲门炎、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胃痛、胃胀、胃酸、便秘、结肠炎、食管炎等胃肠系统疾病。
擅长领域:皮肤病、自身免疫病、妇科病、内科杂病及老年病健康调理,如银屑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症、急慢性咳嗽、过敏性哮喘、鼻炎、高血压、心脏病、乳腺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病、附件炎、肾病、痛风、甲状腺疾病、中风后遗症、慢性胃肠病、风湿病、颈椎腰椎病、内分泌失调、抑郁症、失眠等。
擅长领域:治疗各种儿童皮肤病 | 尤其对白癜风 | 儿童 | 青少年白癜风诊疗 | 对色素性皮肤病 | 疑难型白癜风等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 反复发作型等疑难性白癜风的治疗拥有较高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