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你还没听过“春捂秋冻”?秋季适当“冻一冻”才不易生病

2020-11-03 05:33:51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季虽然已经开始降温,但也要注意不要穿得太多,适当地冻一冻,有利于预防疾病。“秋冻”也是有讲究的,你知道该怎样正确“秋冻”吗?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民间保健谚语,意思是让大家在春天的时候不要过早地脱掉棉衣,适当地“捂一捂”,而秋天降温的时候也不要急于增加衣物,适当“冻一冻”,这样更有利于预防疾病。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秋冻”。

为什么要“秋冻”?

《内经》有云:“一年四季之中,大自然的阳气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此循环往复。”进入秋季之后,气温转凉,大自然阳气开始潜藏,人体阳气也应该随之转入收敛状态,因为只有很好地收藏,来年才能有生发的基础。

中医讲究“阴阳制约”,相对于人体阳气来说,我们周围的秋凉气候就是阴,当我们身边的阴气越盛,对阳气的制约作用就会越强,也就越有利于阳气的收藏。“秋冻”的本质就是加强阴气的制约作用,从而达到阳气潜藏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来讲,在秋季气温下降的过程中,适当地“秋冻”,随着气温下降逐渐增加衣物,能使我们的身体慢慢地适应气温下降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

我们该怎样正确“秋冻”?

“秋冻”听起来简单,但并不是在秋季降温时不加衣服就成,“秋冻”是有讲究的。

1.哪些情况下可以“秋冻”?

“秋冻”并不是无条件的不加衣服,让自己“冻着”,在气温不低于20度时,让身体适当地“冻一冻”,就能达到“秋冻”的目的,随着气温下降,可根据情况适当添加衣物,但是当气温降到15度以下,持续时间两周以上,就一定要穿上秋冻保暖的衣服了。

2.这几个部位不能“冻”

脚:俗话说“病从寒起,寒从脚生。”在“秋冻”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脚部冷到,尤其是女性朋友,如果脚部受寒,很容易导致腹部(尤其是子宫)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宫寒影响月经。

腹部:腰腹、肚脐也是不能“冻”的部位,因为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肩膀:肩部如果受凉,容易导致上肢血液循环不畅,出现肩部酸痛、颈椎僵直等情况。

脖子:脖子受凉,向上容易影响脑部供血,向下则容易引起肺部不适,出现感冒、支气管炎等。

3.这几类人群不宜“秋冻”

虽然“秋冻”有益健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一般你来说,患有鼻炎、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的人群、体虚的老人、体寒的女性患者以及儿童等人群都不宜“秋冻”。

4.正确“秋冻”要科学穿衣

正确“秋冻”,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科学穿衣。根据气温增减衣物,以体感微微凉为宜,不需要裹得严严实实,但也不能穿得过少,如果已经“冻”到“寒冷”的程度,那么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这样就违背了“秋冻”的初衷。

5.正确“秋冻”,南北方要区别对待

中国南北方纬度跨度大,入秋后气温差异也大,因此在南方和北方“秋冻”也要区别对待。南方“秋凉”来得晚,有时候即使已经入冬气温也不会太低,因此可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早,低温天来得早,且昼夜温差大,因此一定要及时增加衣物,尤其在早晚气温较低时一定要护住关键部位。

虽说“秋冻”是传统中医养生的方法,但“冻”对了才能真正地养生,大家一定要科学地“秋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支气管炎
擅长支气管炎专家更多
  • 王永清主任医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儿科过敏性疾病、危重症、川崎病

  • 陈贤楠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小儿内科常见病,儿科各种重症疾病、呼吸感染/炎症性疾病、消化系统感染/炎症性疾病、小儿反复肺炎/呼吸道感染或咳嗽、婴幼儿感染/炎症、过敏性腹泻、婴儿食物过敏。

  • 麦志广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中医治疗各种疾病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