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不能睡好觉的人比能睡个安稳舒适觉的人多。
影响睡眠的因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很大的因素恐怕就是精神紧张。脑神经一直绷着,不得丝毫放松,在该睡眠的时候总想着解开生活工作中的“一万个结”,如何能够安然入眠?长期睡眠不好,势必导致焦虑紧张和神经衰弱,大大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失眠用纯粹的镇静剂和安眠药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长期依赖安眠药可导致老年痴呆症。改善睡眠的好方法还在于自我内心的调适技术。这里介绍一种源于道家的养生方法,对失眠和神经衰弱有良效——陈撄宁先生所传授的“静”疗法。
陈撄宁,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在深研《庄子》书中的“听息法”基础上,结合自身60多年的习练经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向社会推广“静”疗法。静简单易行,男女老少皆宜。
静可以使大脑保持安静,排除一切杂念,这是改善失眠和神经衰弱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人们思想习惯由来已久,要它一下子停止思维活动,任何事物都不想,这很难办到。为求达到“静”这个目的,古人曾探研出许多方法,如数息、止观、诵经、禅坐、心存丹田或眼观鼻端等等。这些方法的主要作用都是在帮助自己降服自己的念头。相比较而言,庄子的“听息法”更好一些。
所谓听息法,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这种听呼吸的方法是《庄子》书上的妙法。初下手时,只用耳根,不用意识,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两乳之间的膻中穴),也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而只是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让它瞒过,就算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等,皆任其自然变化。这样听息听到后来,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了。渐渐地入于梦乡,这才是神经得静养和神经衰弱恢复到健康状态的最佳时机。这时就要乘这个机会熟睡一番,切不可勉强提起精神和睡意相抵抗,否则对疾病的康复有损无益。
睡醒之后,可以从头再做听息法,则又可安然入睡。如果是在白天睡了几次,不想再睡了。则不妨起来到外面稍微活动,或到树木多、空气新鲜的地方站着做几分钟深呼吸,也可做柔软体操或打太极拳,但要适可而止,勿使身体过劳。然后,回到房内或坐或卧,仍旧做听息的工夫,还可以入于熟睡的境界。即使有时听息一时不能入睡,只要坚持听息就对全身和神经有益处。一般说来,听息法可以根治失眠症,毫无流弊,而且与黄帝《内经》上所说的“阳入于阴”的理论相合(《黄帝内经· 灵枢大惑篇》载曰:“卫气常留于阳,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则阳气虚,故目不瞑”)。
(实习编辑:叶洁斯)
·保健妙招让你摆脱“黄脸婆” ·“早上梳头养生作用比洗脸重要
·养颜食物各有侧重不能一概而论 ·脚上信号反应出全身器官的健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运用“扶正去毒,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各种肿瘤,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备受患者及家属信赖。 重视“理气、养阴、通瘀”治疗乳腺病、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它妇科杂病等。 善用“中医综合治疗 (内服、针灸、外治、食疗)”的方法诊治各种胃病、急性及慢性肠炎、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痛风、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症、肥胖症、心悸、失眠、肺病、心血管病等疑难杂症以及疼痛性疾病。 传承清代名医吴师机中医外治""膏治百病""之法,创立""古方中药穴位贴敷治法”,不仅大大增强治病疗效,而且使用方便快捷。
擅长领域: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肾脏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糖尿病及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