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秋季养生防寒防干防心梗

2011-08-11 08:03:00中华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度过了暑热难挨的盛夏,时下已经进入秋天。从初秋到深秋,人们应该如何度过秋天?衣食起居等方面有哪些是需要多加关照和防范的地方?

  “白”防秋寒

  白,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筋络阻痹,可出现四肢痹症。

  慎食秋瓜防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疾患,却已使肠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阳,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应慎食瓜类水果,虚寒者尤应禁忌。

  秋季养阴防滥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龟肉、燕窝、银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秋季锻炼有“三防”

  秋令时节坚持锻炼,不仅可以调养气,提高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注意三防一防受凉感冒,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应待身体发热,方可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二防运动损伤,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三防运动过度,秋天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中医“秋冻”有益防过度

  天气渐凉时加强防寒锻炼,可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论何种活动,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冷水浴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拒绝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发的热量。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晚秋初冬防“心梗”

  晚秋季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此时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应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秋燥鼻干巧按摩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经常会感到燥干涩,鼻塞不通,甚至会引起鼻出血。这是因为腔内粘膜较薄,特别容易干燥,而粘膜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干燥发生脆变,易致破裂而出血。如果采用按摩的方法,不仅促使粘膜分泌增加,保持腔湿润,使腔通畅,而且有治疗炎,预防感冒的作用。

  1、外法。

  用左手或右手拇指、食指,夹住根两侧,用力向下拉,由上而下连拉12次。用此法拉动部促使粘膜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分泌正常的粘液。

  2、内法。

  用左手或右手拇指、食指伸入腔中,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下拉12次。此法既可增加粘膜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炎,又能使腔湿润,粘膜红润,保持正常温度,增加耐寒能力。s

  3、点按迎香穴。

  以左右两手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在翼旁的唇沟凹陷处)12次。按摩此穴,既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供应,防治病,还能防治面神经麻痹

  4、点按印堂穴。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点按印堂穴(位于两眉中间)l2次。也可用两手中指的指腹,一左一右地交替按摩印堂穴。按摩印堂穴可增强粘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能刺激嗅细胞,使嗅觉灵敏。

(责任编辑:徐晓宇 实习编辑:姜文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