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东西,但是没吃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最近,一条关于“老人把保健品当药吃延误病情去世”的新闻上了热搜,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据相关媒体报道,广州的黄阿姨于2013年做过心瓣膜手术,医生嘱咐术后需长期服用药物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但三年前黄阿姨接触保健品后,开始用保健品替代药物。3月1日,黄阿姨因器官衰竭抢救无效去世。之后,儿子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母亲这几年光买保健品就花了30多万元。
此事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从很多的角度去讨论这件事,对于保健品本身的讨论也并不少。虽然大家对保健品有一定的认知,但了解并不够。今天讲一下保健品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保健品可以治病
很多人认为保健品可以起到治疗疾病。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具备药品的治疗作用。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误区二:保健食品当成正常食品吃
不少人为了各种目的把保健食品当成正常食品吃,天天吃顿顿吃,这种行为是很不科学。第一,保健品不一定含有全部的营养元素,不能代替正常饮食。第二,摄入过多的营养元素对身体可能产生危害。简单来说,保健食品不能顿顿吃,吃的话一定要按照说明来吃,或者咨询医生。
误区三:跟风服用保健品
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很大,选择保健品需因人而因。举个例子,如果别人因为缺钙吃某种保健品有不错的辅助效果,而你本身不缺钙,那吃这种保健品不会有什么效果。选保健品,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不要盲目跟风。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保健产品不“保健”甚至会有害健康?该消息一出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又敲响了警钟,老百姓又少了个健康保障。那到底保健品还该不该吃?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治感冒久咳、胃肠炎、胃溃疡、结肠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痒、崩漏、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及小儿发热咳嗽,消化不良、疳积等病症有丰富经验。
擅长领域: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其他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暗疮,月经不调,儿科感冒胃肠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