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也被称为间充质基质细胞,基于其免疫调节和神经保护特性,已被提议作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一个有希望的治疗选择。近期,来自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神经科学系的专家开展了MESEMS研究,旨在评估来自骨髓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活性。结果发表在Lancet Neurology杂志上。
MESEMS是一项在9个国家的15个地点进行的随机2期试验。患有活动性复发缓解型或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18-50岁),纳入病程为2-15年,并且扩展的残疾状态量表评分为2.5-6.5。
根据交叉设计,患者被随机分配(1:1)接受单次静脉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在第24周接受安慰剂,或在第24周接受安慰剂,然后接受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第48周进行随访。主要目标是测试MSC治疗的安全性和活性。主要安全终点是评估每个治疗组内不良事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
主要疗效终点是比较各治疗组在第4、12和24周的钆增强病变(GELs)的数量。主要疗效终点是在所有参与者完成第24周的访问后,在完整的分析集中进行评估。疗效终点采用预定的统计测试程序进行评估。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通过记录每次访问的生命体征和不良事件来监测安全性。
从2012年7月16日-2019年7月31日,144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先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69)或安慰剂(n=75)的早期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在从基线到第24周积累的GELs总数上没有达到主要疗效终点(比率[RR]0.94,95%CI 0.58-1.50;P=0.78)。
研究期间记录了213例不良事件,组间分布相似(69名患者中的35名[51%]记录了93例,而75名患者中的42名[56%]记录了120例,先输注安慰剂)。报告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感染,213例不良事件中共有54例(25%)(早期MSC组93例中的18例[19%]和延迟MSC组120例中的36例[30%])。
综上,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是安全和耐受性良好的,但在第24周时,对活跃形式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GELs没有显示出影响。因此,这项研究不支持使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治疗活动性多发性硬化症。进一步的研究应解决MSCs对组织修复相关参数的影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