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痹病的发生可能与风邪外袭、寒邪侵袭、湿邪侵袭、热邪入里、痰浊内阻等病因有关.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病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1.风邪外袭
风邪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其性开泄,易使腠理疏松、卫表不固,进而导致正气虚弱,此时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治疗上常选用祛风解表药物如防风、羌活等进行治疗。
2.寒邪侵袭
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使人体气血凝滞不通,从而引起疼痛的症状。当寒邪侵袭经络时,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可选用温经散寒类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如四逆汤、桂枝加附子汤等。
3.湿邪侵袭
湿邪侵袭机体,郁久化热,湿热交蒸,闭阻于肌肤之间,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和运行,导致肌肉、筋脉失去濡养,进而出现肌肉酸痛、关节肿胀、皮肤瘙痒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清热利湿药如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等缓解不适。
4.热邪入里
热邪入里后,热邪煎熬津液,使其变得黏稠,难以被输布至全身各处,因此会出现皮肤干燥的情况。此外,热邪耗伤阴液,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地营养肌肤,也会使得皮肤失去光泽。若辨证为血虚风燥型,可遵照医师意见服用滋阴养血、息风止痒的中药方剂改善病情,例如四物汤合消风散加减。
5.痰浊内阻
痰浊内阻是指体内的水液代谢失调,导致痰湿凝聚而成的一种病理状态。痰湿之邪易于阻遏气机,使气血不能畅通,进而出现肢体麻木、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针对痰浊中阻所致的肢体麻木、关节活动受限,可考虑应用二陈汤、导痰丸等中药方剂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可配合医生通过针灸等方式辅助改善病情。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