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的丈夫在一家小公司当经理,隔三差五就需要应酬喝酒,每次喝醉酒回家,小王都会贴心地给丈夫备上一杯蜂蜜水解酒。
丈夫每次都觉得小王特别贴心,但是每次喝完蜂蜜水,他的醉酒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感觉跟没喝一样,但毕竟是妻子的心意,他也不好说什么。
在偶然的机会下,丈夫问了身边的同事每次醉酒回去喝蜂蜜水吗,同事们均说没有,并且还告诉他蜂蜜根本就醒不了酒。这让小王的丈夫犯了难,该如何告诉妻子蜂蜜无法醒酒呢?

蜂蜜解酒不管用,这3种“醒酒食物”也是谣言
蜂蜜解酒是民间非常常用的方法,其实这个做法并不科学。的确,蜂蜜内含有的果糖在进入体内后可一定程度加快酒精代谢,起到保护胃黏膜的效果。
但是,对于醉酒的人群而言,蜂蜜内的果糖效果可以忽略不计,它无法起到改善效果。
更糟糕的是,酒后饮用蜂蜜可能导致血液内的乳酸、尿酸含量上升,这些物质都对人体健康不利,还在用蜂蜜解酒的人快改掉这个习惯。
除了蜂蜜以外,这3种常见的醒酒食物也没有效果:
喝茶:茶叶内含有的茶多酚具有一定的护肝效果,但同时也会导致心脏兴奋。本身酒精就容易给心脏带来毒性,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心脏负担过重,易引起意外发生。再加上,茶叶内的茶碱可起到利尿效果,会导致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易导致肾脏功能损伤。
解酒药:市面上所售卖的解酒药多数成分为镇静剂、维生素等,这些物质不能缓解酒精对身体的伤害,仅能起到一定的安慰、清醒以及缓解头疼的效果,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

牛奶:牛奶在进入胃部后可在胃黏膜上形成保护膜,避免让酒精直接接触胃黏膜。但是对于酒后的人群而言,无疑是在亡羊补牢,自然起不到解酒的效果。
这些常见的解酒方法都不靠谱,一些喝完酒的人,该如何去正确的解酒呢?
真正有效的解酒秘方,其实是这2个
在酒后真正有效的解酒方法是多喝水,喝水可以让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加快酒精排出的速度,可以起到很好的解酒效果。
另外,最好的解酒方法其实是不喝酒或少喝酒。喝酒对于健康而言,百害而无一利,甚至会增加患癌的风险,为了健康着想,趁早戒酒才是正事!
一些人在生活中并不是自己想喝酒,而是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避免喝酒,对于这些人来说,在喝酒前一定要做好这些事。
如果非要喝酒,请收好这5种保护措施
在喝酒前,建议喝点牛奶、酸奶,或是食用一些富含淀粉的主食。这些食物在进入胃部后可起到保护胃黏膜效果,延缓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可显著降低伤害。
酒后则要注意避开上述的一些解酒食物外,还需要注意不要碰咖啡、退烧药和含有酒精的食物等,避免加重醉酒的症状。

在喝酒的过程中,要注意坚持这些原则:
能喝低度酒不喝高度酒:相较于高度酒,低度酒精会给身体带来的伤害会更低一些;
不要掺着喝酒:喝酒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只喝一种酒,多种酒精掺在一起喝非常容易醉,给身体带来的伤害也更大,且酒后出现头疼的症状也会更加剧烈。
喝酒不要快:不少人喝酒的时候喜欢畅饮,一次喝一杯。这样做会让身体快速摄入大量酒精,所带来的伤害自然也更大。建议喝酒时的速度要慢下来,尽量减少酒精对身体带来的伤害。
当然,在生活中还是能不喝酒就不喝酒,避无可避的情况下,也要尽量少喝。
参考资料:
[1]《喝酒“上脸”危害更大|喝茶或蜂蜜能解酒吗?》.马冠生.2020.6.11
[2]《微信流传解酒良方多不靠谱 米汤加白糖醒酒》.苏州新闻网.2014.2.13
[3]《解酒饮料真能解酒吗?仅可减缓酒精被吸收的速度》.人民网.2021.12.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
王如太河南誉美肾病医院擅长领域:对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小球肾炎、lgA肾病、肾盂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等常见病等有丰富临床经验。
赖维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李楠河南誉美肾病医院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尤其是在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内科常见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精于血液净化相关治疗技术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阳新县中医院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浙江省文成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沈阳市博爱医院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民营
黑龙江省监狱管理中心医院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〇一医院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