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医师梁凤兰介绍,芒种时节,气温将显著升高,人们的倦怠、疲劳感也将更为明显。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季炎热,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湿热之邪侵及人体,阻止气机,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在饮食调养方面,市民应注意减酸增苦、调理脾胃。进入芒种,湿热天气会让人心情烦躁和食欲下降,再加上夏天贪食冷饮,寒冷食物还会使胃黏膜快速收缩,甚至导致胃肠痉挛,引发疼痛、腹胀、腹泻,伤脾伤胃。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并要多喝白开水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水分,尽量少吃大鱼大肉或油腻辛辣食物。市民可以尝试一款药膳——五叶芦根饮,藿香叶、薄荷叶、荷叶各3克,枇杷叶、鲜芦根、佩兰叶各30克,冬瓜60克,白糖适量,将上料洗净,先以枇杷叶、冬瓜共煎汤代水约500毫升,再加入其他药同煎10分钟,调入白糖即成,有芳香化湿健脾醒胃功效。天气炎热多吃一些绿豆粥、百合粥、小米粥等,既能保健又能食疗,达到祛暑降温解表的作用。另外还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葡萄、草莓、番茄等。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杨超 大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擅长诊治咳嗽、哮喘、厌食、腹泻、胃炎、遗尿、血尿、肾病、湿疹、荨麻疹、多汗症、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及小儿体质调理。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