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和“蜱虫”亲密接触,在此之前我根本没见过这个生物。原本以为只是一只瓢虫咬到我胳膊,就随手就把它拔下来了。后来才想起来,瓢虫根本不长这样!!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完全不知道“蜱虫”这个生物,但上网一查完全傻眼了!据新闻报道,家住江苏的一家三口,先后被蜱虫咬伤,竟然导致两人器官衰竭病重不治,唯有一人幸存。看完令人后怕,看来我这次被咬,还算幸运的。
蜱虫,这种小虫子一般是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中,或是寄宿于动物皮毛之间靠吸取动物血液生存。不吸血时的蜱虫,只有干瘪绿豆大小,像颗小米粒似的,看起来没有什么危害性。但若是动物一旦成功被蜱虫“上身”,它便会一直在皮肤内呆上数天,一直到吸饱了血,变成指甲盖大小,甚至皮肤周围出现红肿,甚至出现痣状的黑洞。
蜱虫本身是没有什么病毒,但它却可以传播病毒,就和蚊子一样。据有关研究发现,蜱虫身上带有83种病毒、32种原虫及31种细菌。人类被蜱虫咬伤后,若正确治疗一般无事,但若治疗处理不当可能会发作“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出现发烧、呕吐、无力等症状,容易引发多器官衰竭,严重的还会有生命危险。此外,蜱虫还会通过叮咬吸血传播无形体病、莱姆病、森林脑炎、出血热等疾病。
蜱虫其实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大部分人对蜱虫毫无戒备之心,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很容易慌张地直接用手或者钳子夹住蜱虫暴力拔出。其实,这些处理方法都是错误的,很有可能因为做错了这个动作,便导致后面要吃更多的苦头。
处理蜱虫的错误方法:
1、手擒拿蜱虫,捏下来
徒手捏起蜱虫的身体,将其一拔而出。这时候你取出来的可能只是蜱虫的身体,蜱虫的头部还会残留在被叮咬物的体内,这时候想再用手把头捏出来,堪比登天还难,而且还极不卫生。
2、直接镊子取蜱虫
利用镊子夹住蜱虫将其扒出,不过同手取蜱虫的效果一样,只会拔下蜱虫的身体,如果蜱虫的头落在皮肤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镊子夹蜱虫的同时,很可能将蜱虫释放的毒素引到身体里。
3、凡士林闷到死
凡士林可以隔绝外环境,保持皮肤湿润。不少人都想到用凡士林闷死蜱虫。让蜱虫在凡士林中窒息而死。但蜱虫呼吸较慢,它们可以几个小时不用呼吸新鲜空气,所以根本没有效果。
被咬后,一招控制蜱虫:
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可以马上用酒精涂在蜱虫的身上,这样就会让蜱虫的头部放松或者死亡;或者用香烟头烫蜱虫还留在皮肤外面的部位,看是否可以让蜱虫自主钻出皮肤外。这个原理是因为蜱虫怕烫、怕热,一般接触到热的地方就会自己钻出来。
不过,如果以上方法还是没有使蜱虫自动钻出,那么还是快点去医院治疗更靠谱。以免治疗过晚,蜱虫移动位置,危害到更多的身体部位。
虽说蜱虫携带着病毒等有害物质,但这些病毒大多都只会在蜱虫叮咬后至少24小时后才会开始传播到身体,因此只要能在24小时内及时去除蜱虫,就能大大降低传染的机会。
1、陈锐,《被蜱虫叮咬千万别硬拽》,2019年,《家庭医生报》。
2、张荣彦,《“四步法”综合防控蜱虫病》,2019年,《北方牧业》。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炎、鼻炎、支气管炎,慢阻肺,肝炎、胆囊疾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结肠炎、各种老年病,泌感、结石,风湿痹症、眩晕、痛症等杂病。对小儿四时感冒、咳喘、厌食、虚汗、肾炎及皮肤科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