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每种家电都有国标规定的固定工作频率(产品说明书中会标明)。按照家电工作频率的大小,可分为超低频、中频和微波频段。在相同的工作强度下,家电工作频率越高,对人体的辐射作用越明显。
1.超低频家电(额定50赫兹)
电动剃须刀、吸尘器、洗衣机、电熨斗、咖啡机、加湿器、电吹风、空调、电饭煲、电磁炉、搅拌器、电热毯、日光灯、电冰箱等。
安全提示:使用时间越短越好。
一般情况下,这些电器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威胁,但其中有一些电器,如果不注意控制使用的频率、每次使用的时间以及方法,也可能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电动剃须刀、电吹风这些与人体接触较为紧密,又会经常使用的小家电,每次使用时间越短越好,开启和关闭电源时尽量离身体远一些,最好将电吹风与头部保持垂直。否则,时间长了,很容易感到头昏脑涨。
吸尘器、加湿器在使用中要远离身体。实验表明,与吸尘器保持70厘米以上、加湿器为1米以上的距离,辐射量最小。
电热毯贴身用得时间长了,会引起身体疲乏无力、四肢酸痛等症状,孕妇和孩子尤其不适合。在使用时,最好在预热后将电源断开再入睡。电熨斗最好把温度一次加热到位,用一会再继续加热,千万别一边加热一边烫衣服。
2.中频家电(3兆赫以下)
电视机、电脑:电视机的工频在几百到几千赫兹不等,而电脑则相对较高,尤其是台式电脑。(1兆赫=100万赫兹)
安全提示:离得越远越好。
台式电脑主机的后、侧面辐射较大,最好不要敞开机箱使用。笔记本电脑辐射集中在键盘上方,最好使用外接键盘。
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虽然比传统老式电视的辐射小很多,但仍存在一定隐患,建议看电视机时,至少离电视一米远。
安全距离:其实,只要与这些电器保持至少半米的距离,其辐射强度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不会有太大问题。
3.微波频段(30~30000兆赫)
手机、微波炉: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辐射强度也很大,工作频率在1800~2000兆赫。微波炉的工频在915~2450兆赫之间,辐射较大。
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长话短说,电话通后再接听,建议多用耳机。
微波炉的微波辐射,会扰乱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头疼、头昏、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情况。所以在使用时,人体一定要距离其半米以外,眼睛不要直视,同时平时还要注意清洁炉内卫生。
4.简单易行的防辐射方法
推荐:对付电脑辐射,可以在电脑边放瓶清水,因为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
警惕:金属眼镜框会明显导致电磁场增强,令使用者对辐射的吸收率增加。如果长时间戴着金属框架的眼镜打手机,电磁场的辐射有可能会通过金属眼镜框传导到大脑及眼睛四周,造成伤害。
降低辐射小窍门:
家用电器切勿扎堆摆放,更不要同时使用;不用的电器,一定要关上电源,因为通电的电器照样能产生大量电磁辐射;长时间看电脑、电视后,应及时洗脸洗手;多吃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胡萝卜、白菜、豆腐、牛奶、鸡蛋等,特别是海带,能加强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多喝茶水,茶叶中的茶多酚等物质有利于防辐射。
(责任编辑:徐晓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治疗各种儿童皮肤病 | 尤其对白癜风 | 儿童 | 青少年白癜风诊疗 | 对色素性皮肤病 | 疑难型白癜风等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 反复发作型等疑难性白癜风的治疗拥有较高的治愈率
擅长领域: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胆囊息肉,胃癌,食管癌,肠癌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