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我们要如何调整我们的心理和身体节奏以适应季节的变化?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认为我们身体内部发生的事情其实是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所反映的,所以学习中医冬季养生知识非常重要。中医冬季养生知识是人们通过长期生活实践和研究总结而出的,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寒冷的冬天。
1.养肾
冬季是与水元素有关的季节,相关的器官是肾脏和膀胱,两者都对寒冷敏感。肾脏被认为是生命的大门,储存我们的精华,调节繁殖和发育。冬季有利于肾脏的食物包括红薯,芸豆,鱿鱼,小米,芝麻和羊肉。一般来说,谷物,种子和坚果具有向内运动的能量,在冬天对身体有好处。然而,对于孩子,不要过度摄入谷物,特别没有煮熟的,容易导致流鼻涕,感冒,耳痛和呼吸问题。中医冬季养生知识建议,对于年轻的孩子,需要多吃蔬菜或米粥,而不是谷物或肉。
2.滋阴养血
冬天是用来调整阴阳平衡的完美季节,怎能不学习中医冬季养生知识。冬季容易阴虚,阴虚症状包括低血糖,糖尿病,干燥,失眠,易怒,心悸和盗汗等。阴虚可以更具体地影响中医范畴中的许多器官系统,最常见的是称为肾阴虚,会出现眩晕,耳鸣,喉咙痛,口干,背痛,腿部虚弱,自发出汗等症。肾阴虚可容易导致肾阳虚,所以我们建议吃动物产品,如牡蛎,沙丁鱼,蟹,蛤,鸡蛋,猪肉或鸭子,这些食物只能少量地食用用。冬天里滋阴养血的食物最好是牛肉,大麦,乌豆,小米,绿豆,芸豆,小麦胚芽,海藻,黑芝麻,菠菜,红薯和土豆。
3.保持身体温暖
冬天保持温暖是中医冬季养生知识的最基本知识,避免暴露于寒冷,特别是背部,脚部和颈部区域是重要的。围巾,羊毛袜,手套是冬天的保暖的好工具。保持你的脚温暖很重要,不要赤脚走在寒冷的地板上,避免冷直接穿透身体。睡前的热水足浴,加入一些中药非常不错,能舒缓情绪,促成一个良好的睡眠。适当喝酒,温暖消化系统,促进气血循环,改善食欲,消除疲劳。
在冬天,我们需要吃温暖的食物以创造温暖,调整阴阳平和。我们还需要吃有益于心脏和精神的食物,预防冬天的寒冷和阴郁。最后,不要忘记每天晚上尽早睡觉,早醒来,多运动,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在你的生活带来负面的情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
李昊主任医师上海市同济医院擅长领域:在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扭转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运用中医治疗消化道肿瘤以及治疗顽固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
王晓红副主任医师看大医互联网医院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吴建龙副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二医院擅长领域:运用“扶正去毒,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各种肿瘤,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备受患者及家属信赖。 重视“理气、养阴、通瘀”治疗乳腺病、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它妇科杂病等。 善用“中医综合治疗 (内服、针灸、外治、食疗)”的方法诊治各种胃病、急性及慢性肠炎、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痛风、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症、肥胖症、心悸、失眠、肺病、心血管病等疑难杂症以及疼痛性疾病。 传承清代名医吴师机中医外治""膏治百病""之法,创立""古方中药穴位贴敷治法”,不仅大大增强治病疗效,而且使用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