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网上热传一些药物不宜热水送服,比如维生素、消化酶类、活菌制剂以及中药止咳糖浆、中药清热药等都应该用凉水送服,否则影响药效。我想说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正常人体口腔温度在36.2℃-37.2℃之间,远低于这个温度的水会被感觉为“凉水”,接近这个温度的水会被感觉为“温水”,高于这个温度的水会被感觉为“热水”。口腔的耐热温度是50℃-60℃,高于60℃的水会被感觉为“烫水”,会损伤黏膜组织。今年6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日常食物和药物的致癌风险,其中警告,65℃以上的热饮可能会增加患上食道癌的风险,风险级别为2A,即“很可能致癌”。因此,我们现在讨论的平时吃药的热水,应该是指40℃~60℃范围内的水。
上述药物与水温有哪些反应?根据文献了解到,维生素C在80℃以上的热水里易被氧化分解;消化酶类的胃蛋白酶遇热不稳定,70℃以上容易分解失效;活菌制剂的说明书明确要求,冷藏保存,凉水或温水冲服;中药糖浆剂对热水凉水要求区别不大,水温不会对糖浆剂的稀稠有太大影响;中药清热药同样不会因水温高低而受太大影响。
除了活菌制剂需要凉水或温水(一般低于40℃)来服用外,其他药物基本上不会在人体口腔能耐受的热水范围内(40℃~60℃)出现明显变化。与其纠结服药的水温,不如多关注一下这些药物在哪些情况下不宜服用、与哪些药物不宜联用等。例如:维生素C与抗凝药(华法林)、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联用时需谨慎;消化酶类不宜与抗酸药(奥美拉唑)、铝制剂(硫酸铝镁)联用;活菌制剂在与抗酸药(奥美拉唑)、抗生素、含鞣酸中药联用时有可能产生反应;糖尿病患者禁用中药糖浆剂;非热证患者、脾胃虚寒患者则需慎用中药清热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擅长诊治咳嗽、哮喘、厌食、腹泻、胃炎、遗尿、血尿、肾病、湿疹、荨麻疹、多汗症、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及小儿体质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