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体弱多病也长寿?

2010-04-25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在日常生活中,或许你会碰到这样的事:一些体弱多病者往往长寿,而有些看似强壮的人却英年早逝了。

  康乐人生

  我的这篇文章就想告诉大家,体弱多病者也是可以长寿的,我们这些体弱多病者应该树立起长寿的信心,振作起来和病魔做斗争。对那些身体强壮的人来说,身体好不见得不得病,不要让好的身体成为你生活上不注意保健、大量透支健康的借口。如果身体强壮的人也能像体弱多病的人那样生活,长寿离我们还会远吗?

  在日常生活中,或许你会碰到这样的事:一些体弱多病者往往长寿,而有些看似强壮的人却英年早逝了。这正应了我们家乡的一句俗话:棒棒老硬没长寿,赖赖唧唧过百年。国外曾对百名年逾百岁老人进行调查,结果也是出人意料:“长寿的往往是体弱多病者”。这里有什么秘密呢?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疾病或损伤的确是影响健康和长寿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医学科学已较为发达,但远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带病生存实属必然。

  体弱多病的人因为失去了健康,往往对健康的渴求比那些健康的人要强烈得多。他们热衷于锻炼,针对自身体弱多病的实际,选择两三项简便易行的防病健身运动,持之以恒,常年坚持,耐心、恒心、毅力在这些人的身上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凡是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效果的运动,他们都能坚持。由于他们的身体较弱,不会选择那些过于激烈的运动方式,并能做到动静结合,比较符合养生保健的要求。而且当他们尝到了锻炼得以治病健身的甜头,往往在病愈后能更持久地锻炼下去,直至由弱转强。例如,百岁老人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年轻时是体弱多病者,经人传授冷水浴健身法后,他终生坚持,这是他得以长寿的一大秘诀。

  体弱多病者为了自己的健康,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的医疗保健知识,并能坚持实践,人们所说的“久病成良医”就是对他们的行为的最好总结。

  体弱多病者在生活中能做到“起居有节,饮食有度”。早睡早起,科学的安排作息时间,他们没有可以放纵的本钱,所以工作上不会开夜车、拼命干,总是有劳有逸,张弛有道;饮食上做到合理膳食,定时定量,更不会吸烟酗酒;依据四季变化,天气冷暖,增减衣服,防范在先;体弱多病的长寿者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体弱多病者大多能避免猝死悲剧的发生,他们绝不会犯“讳病忌医”的错误,更没有有病不治,在家扛着的条件。他们身体稍有不适,便能马上到医院就诊,从而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真正的做到防患于未然。

  体弱多病者由于长期带病在身,在和疾病斗争中在心理上能够树立与疾病顽强斗争的信念,乐观、积极地直面自身。他们总是善待人生,抓住每一天,过好每一天。他们不作无病呻吟之态,也不会因生活中的一点小挫折而想不开,他们尝到了病弱的苦头因而更执著于生活的甜美。他们不做力不从心之事。看淡了人生,也就享受了人生,因而活得有滋有味,心态十分从容,故能长寿。

  体弱多病者的病有时也会使他们因祸得福。疾病,是人体对来自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的有害因素做斗争的复杂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体获得了一系列防御、适应和代偿功能。这就像我们的公安机关在和不良份子进行斗争中不断积累经验,成长壮大,如果长期没有战斗对象,其战斗力就会降低。常患小病,无疑对机体是一种持久的刺激,从而使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活跃起来。主要表现为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的释放增加,机体内潜力得到发挥,储存的能量可以充分地适应机体的需要,于是体内各种抗体大量产生,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流也会加速,血量会暂时地得到补充,结果使机体免疫力得以提高,这就是人体对有害因素的自我适应功能。

  常有小病,是对机体的一种磨练,久而久之,还会使人体更加适应周围的环境,且对于大病的早发现、早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就以感冒而言,据调查,一年一次感冒都不患的“壮汉子”,患癌症的机会比经常感冒的人高6倍。这可能是因为病毒的“经常光顾”,能使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较多的重要抗癌物质——干扰素,还可能激活某些免疫细胞,使之对癌细胞时刻处在“戒备”状态。同理,“带病”机体在抗御其他疾病时所积累的“斗争经验”,有利于在突发疾病因子袭来时做出快速反应,减少意外,这可能也是体弱者得病不像强壮者那样危重的原因之一。

(实习编辑:覃昭宁)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求医就诊小贴士第2期:妊娠糖尿病该去看妇产科还是内分泌科?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的重要疾病之一,不少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和控制血糖的过程中,都需要定期去内分泌科就诊。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那么,发生妊娠糖尿病患者究竟是应该像普通糖尿病患者一样去内分泌科就诊呢?还是应该去妇产科就诊呢?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肖河主任医师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为专长;对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

  •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 曹田梅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