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是指小儿排除了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较长时期的食欲不振或减退,无饥饿感,甚至拒食的一种病,多见于儿童期。据介绍,临床发现小儿厌食症近年呈上升趋势。城市孩子得厌食症更为常见,因为他们几乎每日都是吃精食而非杂粮,所以胃肠道功能反而没有农村孩子发达,另外营养吸收有偏离,如缺锌等也会导致厌食症产生。
“大部分厌食症孩子都较瘦,一旦得了厌食症可能反复不愈,还可能引起小儿抵抗力减弱,出现缠绵难愈的呼吸道感染,也可转化成营养不良,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医生表示,小儿厌食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及早就医。
独生子女吃精粮,厌食比例更高;儿童受恐吓、被打骂也会出现厌食。医生指出,厌食症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过食肥甘厚腻,片面追求高营养、高蛋白饮食,过食零食,过食生冷。据介绍,不少家长片面追求高营养,肉蛋奶无节制地填喂孩子,反而容易损伤孩子的肠胃。另外,饮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使孩子血糖总是处于较高水平而不觉饥饿。
其二:平时脾胃虚弱,患病时使用影响消化吸收功能的药品,或滥用保健补品,增加胃肠消化吸收的负担。如食抗菌素或苦寒之中药,体内锌元素缺乏或内分泌功能紊乱,饮食无规律等都会造成正常的胃肠消化规律被打乱。
其三:小儿生活环境改变、受恐吓、被父母打骂等也会导致厌食。徐雯介绍,所谓“失伤脾”,如果孩子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或是受到恐吓都可能引起脾失健运,气机阻滞,消化吸收失常而出现厌食症。
其四:运动不足,代谢减少,胃肠道消化功能得不到强化。其他如生活不规律、睡眠欠充足、过度疲劳、便秘、身体不适等,也是导致厌食的原因。
“小儿进食‘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厌食症的治疗和预防,须注意与生活调理相结合。饮食要定时定量,注意营养均衡,不偏食,少吃零食,尽量不吃冰冻生冷饮料,以免冲淡消化液。饮食宜清淡,多进食易消化且富营养、健脾之品,如胡萝卜、淮山、麦芽、豆浆等。
此外,药疗的同时可配合食疗,如用猪横脷煲苹果、红萝卜煲鲫鱼、淮山芡实煮瘦肉等,以增强小儿食欲,增加和巩固药物的治疗效果。
(实习编辑:刘秀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甲亢、甲状腺结节、甲亢突眼、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疑难病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肾脏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糖尿病及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