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初夏养生切忌乱吃水果 水果须区分寒热

2011-05-12 16:13: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尽管初夏很多水果刚上市,却已经有不少人吃出问题。如吃杏过多而上火,出现头晕疼、流鼻血等症状去医院就诊。虽说夏天正是吃水果的旺季,而且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水分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但是,从中医营养角度来说,水果是分寒、热的,如果自己的身体不适合吃寒性或热性的水果,食用不当或吃得过多,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那么,究竟水果如何分寒热,人们又该如何选择呢?

  寒凉水果解燥热

初夏养生切忌乱吃水果 水果须区分寒热

  据专家介绍,夏天的水果多属于寒凉性的,比如梨、苹果和各种瓜类。一般来说,实热体质的人夏天代谢旺盛,交感神经占优势,出汗多,经常脸色通红、口干舌燥、易烦躁、容易便秘,夏天特别喜欢吃凉东西。所以,热体质人群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寒凉性的水果。

  但是,寒性水果不能多吃,否则反而对身体有害。比如,苹果味道甘甜,具有止泻、通便、助消化的作用,经常吃可以使肌肤白嫩。但由于其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盐,食用过多会有损心、肾健康,像冠心病、心肌梗塞、肾炎及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多食,而中气不足、精神疲劳的人倒可以当做滋补水果多吃一点。

  而像梨、柑橘、柚子等水果,具有止咳、化痰、润、助消化的作用,但多吃却容易造成肠胃紊乱,还能导致牙痛痔疮,甚至引起皮肤黄斑。因此,有胃病胃寒的人最好少吃。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气虚、脾虚的人在选择西瓜香瓜芒果、梨和香蕉这几种冷性的水果时要特别谨慎,最好不要吃。气虚,一般是指中气不足,力气弱的人或孩童,这些人一般脸色比较苍白、体格瘦小、吃不下饭;而虚,是说消化系统比较差,肠蠕动慢。所以,越吃寒冷的水果,越会降低肠胃蠕动,使肌肉无力,吃多了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导致腹胀。因此,肠胃功能不好的老人和孩子,不太适合吃寒凉水果,如果真的很想吃,可以在午饭、晚饭前,少吃一点,不可过量。

  夏日寒凉水果:香瓜、西瓜、梨、香蕉、奇异果、芒果、柿子荸荠、甜瓜、柚子等。

  适宜人群:实热体质

  温热水果补虚寒

  虽说夏天寒凉性水果比较多,但在众多水果中,像荔枝、桂圆、杏等属于温热性也是相当受人们欢迎的。尤其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他们气虚脾虚,基础代谢率低,体内产生的热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天也是冷的。相较而言,这类人群的面色比常人白,而且很少口渴,也不喜欢接触凉的东西,包括进空调房间。所以,这些人多吃些温热的水果疑是补寒佳品。

  不过,一般人大热天吃太多温热的水果却很容易上火。比如,荔枝中含有降糖成分,多吃会出现低糖反应。而对于热性体质的人,由于本身就精力充沛、晚上不易入眠,再加上代谢率偏高,所以更不能吃温热水果。另外,正在发烧或某器官正在发炎的孩子也尽量避免食用。

  夏日温热水果:荔枝、桃、龙眼番石榴樱桃椰子榴莲、杏等。

  适宜人群:虚寒体质

  有些水果不宜冷冻吃

  介于寒热之间的水果属于平和性。这类的水果像葡萄菠萝、芒果、橄榄、白果、李子等,不同体质的人都可以吃。但是,吃水果可有很多讲究,吃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尤其是夏天,千万别贪凉,不是什么水果都适合冷冻吃。

  水果一定要选择新鲜的,含营养丰富。要多吃整水果,尽量少吃罐头水果,别喝水果汁,因为这样会流失掉很多膳食纤维。另外,吃水果要多吃果肉有颜色的,像山楂、酸枣、猕猴桃、芒果等多彩的颜色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很有营养。

  除了吃水果要注重营养之外,夏天吃水果最重要的是别贪凉。很多人都爱把水果放冰箱里冻着吃,虽然冰镇过的水果口感特别好,吃进去特舒服。但是太凉的水果会刺激肠胃蠕动变慢,反而会消化不良,尤其是胃寒或有轻度胃炎的人得注意。

  有些水果像荔枝、柿子、梨等一般冻一两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千万别留到第二天;而有的水果冻过之后却不一定好吃,比如西瓜、哈密瓜、桃、杏等,冻一两个小时拿出来一尝,往往觉得没有甜味儿了,其实这不是因为营养丢失,而是冻的时间过长冰箱里的水分都被吸到水果里,甜味被稀释了。所以这样的水果最好吃新鲜的,如果要冻半个小时左右就好。另外,香蕉最好别冻着吃,一是不甜,二是冻过之后的香蕉皮、甚至香蕉肉都会变黑,这是糖发酵的结果,最好别吃。

(责任编辑:黄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